媒體聲音 | ||
|
《金融時報》:主動對接企業需求 資管公司充分發揮救助性金融功能
來源:《金融時報》| 2022年5月30日
近期,以不良資產經營為主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充分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助力風險化解,為企業紓困,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充分發揮救助性金融功能,積極開展困境企業資產重組、破產重整、防范化解債券違約風險等業務,有力支持“六穩”“六?!保諏嶓w經濟。
江蘇省南通市是我國的“建筑之鄉”,去年建筑行業產值超萬億元。近年來,受疫情及債務違約等多種因素影響,南通市建筑企業面臨轉型發展壓力。
2022年5月6日,中國華融江蘇分公司與南通市政府簽署協議,聯合地方政府及國資企業組成市級合作主體,基于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相關建筑企業開展在建工程復工復產、優質項目并購等,支持南通市建筑企業轉型升級。
江蘇省另一家大型民營企業三胞集團也在中國華融的支持幫助下加速盤活。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胞集團重組方案獲債權人高票通過。中國華融江蘇分公司協同華融華僑作為紓困資金方及時介入,為企業提供增量紓困資金,積極助力盤活三胞集團主業優質資產。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華融北京分公司主動對接金融需求,重點關注農業、文旅、商業零售、“保交房”等領域中暫時受困的企業,通過流動性救助、債務重組、調整期限和收益率等多種措施向企業合理讓利,支持受困企業恢復生產經營。
北京市某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主要銷售農業機械、化肥等產品,疫情下經營情況難達預期。面對企業的燃眉之急,中國華融北京分公司快速響應,量身定制交易結構,合理安排還款節點,給予了24個月的重組寬限期,同時剝離企業不良債權,為這家企業化解風險提供了切實幫助。
2022年4月,中國華融北京分公司投入19.8億元支持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某科研樓項目實施債務重組、產權重組及管理重組,解決了項目資產長期閑置、無效運營等問題,推動經開區進一步實現職住平衡、打造高端產業科技園區,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支持地方政府“非居改?!钡囊淮斡幸嫣剿?。
2022年4月以來,中國華融北京分公司對新材料、保障房建設等受困企業提供救助性資金2筆,金額合計21.3億元;2020年以來,北京分公司已累計投放服務實體經濟項目余額104.22億元,涉及公用事業、燃氣供應、化工制造和醫療衛生等行業,深度參與產業升級。
四川一家全國重點防疫物資保障企業與某央企合作的節能環保項目遇到流動性困難后,中國華融四川分公司迅速馳援,為企業設計提供綠色金融支持方案,收購4億元債務并重組盤活,幫助企業在資金壓力緩解后科學調整生產計劃,利用12萬噸/年雙氧水和1.2萬噸/年次氯酸鈉的生產能力,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也支持了企業生產園區節約標準煤17.65萬噸/年,產生節能效益2.56億元/年,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面對重慶市屬某龍頭企業出現流動性困難、瀕臨債務危機的情況,中國華融重慶分公司第一時間對接,及時收購企業4.5億元不良債權并實施重組,為企業化解階段性風險雪中送炭,并立足支持實體企業長遠發展,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積極加入債委會,深度參與企業脫困化險。經過詳實盡調和充分論證,中國華融重慶分公司針對企業投融資期限錯配但經營穩定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化險思路和策略,制定實施了“降低重組寬限補償金率、適量延展重組期限、協助投資回收并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紓困方案。在中國華融一系列幫助下,企業逐步整合低效資產,優化融資結構,順利落地股權改革,疫情防控期間經營實現了逆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