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 ||
|
《金融時報》|中國華融:不良資產市場供給多元 市場主體競爭中有合作
來源:《金融時報》| 2022年4月18日
此輪的不良資產周期尚在延續,金融風險處置已進入常態化階段。這意味著,今年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仍將面臨良好的資產收持窗口。
市場仍將供給平穩
今年以來,隨著穩增長政策發力、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國民經濟持續恢復,主要生產需求指標較快增長。但我們也看到,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均衡,企業生產經營較為困難,鞏固經濟回穩向好基礎仍需加力。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我國金融業運行總體平穩,金融風險呈收斂態勢,但依然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
就不良資產收購行業而言,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副總裁陳延慶認為,從規??矗瑥姳O管背景下不良資產的市場空間持續增加。經濟轉型和“三重壓力”下,企業信用結構分化、新增融資放緩、到期債務增加等加大了企業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不良資產市場供給增長可期。
從來源看,不良資產的市場供給呈現多元特征。面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多重壓力,監管要求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化解工作“關口前移”。隨著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試點的推進,支持信?;稹①Y產管理公司與信托公司合作處置其不良資產和信托風險資產,以及服務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并購需求、允許作為清算組成員參與破產案件、鼓勵參與中小銀行風險化解等,“大不良”業務領域將進一步拓寬,為資產管理公司帶來多元化的市場機遇。
“從結構看,不良資產轉讓主體、行業和區域等方面的差異開始顯現。資產管理公司要把握不良資產新周期機遇,豐富處置手段,做好行業和區域布局,提升處置質效。面對經濟發展新形勢和不良資產市場新變化,資產管理公司將堅守主業,積極發揮防范風險和化解不良的雙重作用,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陳延慶說。
競爭中有合作
這兩年來,商業銀行加大自身不良清收力度,嚴監管下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逐步走向規范發展,市場的新變化對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帶來新的影響。
從供給端來看,近年來,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加大了自主清收力度,不良率有所穩定,但是從總額來看依然較大。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8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73%。
中國華融副總裁徐勇力表示,公司與銀行在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大型風險項目化解、表外資產處置、破產重整業務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合作空間。
徐勇力認為,城商行、農商行方面,不良率相對較高。不良資產包批量轉讓的需求仍然較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方面,與公司在重點風險項目處置、理財子公司不良資產處置、賬銷案存等表外資產處置方面仍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在徐勇力看來,大型銀行存量風險資產逐漸呈現大額化、集團化、板結化三大特點,大型問題企業和問題機構風險逐漸暴露。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非銀機構風險不斷暴露,如非銀機構不良資產、銀行理財等資管新規相關不良資產、違約債券等資本市場相關不良資產,不斷釋放市場空間。地產不良、破產重整成為不良資產市場的主要資產。
記者了解到,大型企業集團破產重整業務正在推進,為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破產重整業務提供了機遇。
“相比于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資金實力、專業經驗、人才儲備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優勢,在不良資產市場仍然是主力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之間是競合關系,既有一定競爭,又在處置端有大量的合作空間?!毙煊铝φf。
靈活參與房企風險化解
房企債務化解、低效無效資產盤活、企業結構調整、民生保障等相關的不良資產業務機會增加,將給資產管理公司帶來較多的不良資產收購來源和業務機遇。
中國華融總裁助理高敢表示,公司將根據新形勢,改變以流動性救助為主的涉房業務的運行模式,立足主責主業,真正發揮資產管理公司重組盤活功能,以“法律隔離、實質管控、封閉運行、重組盤活”為原則,通過將底層資產與債務企業實現隔離,完善交易結構設計和退出路徑,加強對項目還款來源的封閉監管,靈活參與房地產企業風險化解和存量資產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