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 ||
|
《金融時報》| 中國華融:線上線下聯動深度挖掘資產價值
來源:《金融時報》| 2022年2月21日
中國華融堅持多措并舉,發揮專業優勢,針對資產實際狀況與特點,靈活運用處置、重組等多種手段,幫助實體企業厘清債權債務關系,推進資產盤活,提升資產價值,有效發揮資產效能。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持續聚焦主責主業,不斷完善線上線下資產處置機制,多手段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價值。
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加強科技賦能,巧妙應用“互聯網+”打造線上不良資產推介平臺,持續發揮整合資源、盤活存量的獨特功能作用。
2021年,中國華融正式推出自主研發的不良資產推介營銷平臺——“中國華融·融易淘”,進一步探索線上推介、營銷和服務的新模式,精準對接低效、不良資產的盤活和重組,有效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特殊金融需求。
以“乘風破浪”為主題,2021年在京東拍賣平臺組織開展了8場直播,推介約150戶聚焦于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重點區域的亮點資產。在阿里拍賣平臺開設“中國華融資產專區”,對重點資產廣泛招商,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選擇。
此外,中國華融積極培育金融機構、中介機構、二級投資者等上下游客戶群,強化與銀行、行業頭部企業、律所、投行、AIC、地產基金和專業地產整合商等的業務聯系,著力拓寬客戶生態圈、朋友圈。
業內人士表示,不良資產經營的特殊性和專業性,使得不良資產經營環節難以全部移到線上,還需要線下的盡調以及后期的工作?!熬€上+線下”的融合模式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在拓寬線上線下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的同時,中國華融堅持精耕細作,深度挖潛資產價值,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和交易所的價值發現功能,加快存量資產流轉,促使其重回實體經濟循環體系。
中國華融青海分公司堅持精細化管理,對收購的不良資產包進行拆包運作,逐戶分析資產價值及處置策略,成功處置大柴旦大華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華公司”)不良資產,實現多方共贏。
大華公司是中國華融青海分公司前期收購不良資產包中的一戶債務人,是一家通過鹽湖開采生產鉀肥、工業鹽等化工原料的企業。青海分公司通過精細摸查和深度挖掘,及時把握產業發展周期,抓住市場處置機遇,發現該戶資產的抵押物鹽湖硼鉀礦的采礦權具有一定價值,將其作為資產推介的重點,積極聯系產業投資人。
2021年7月,中國華融青海分公司將大華公司4筆債權資產在(原)華融中關村不良資產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平臺掛牌交易,當月即溢價完成交易。本次債權轉讓實現了青海分公司存量資產包的有效處置,完成了不良資產的價值發現、價值匹配與價值提升。
該項目最終引入國內鋰電池生產商作為產業投資人,契合國家“雙碳”目標,抓住青海特有的資源稟賦,充分利用鹽湖鋰礦資源優勢,提升大華公司的鹽湖提鋰技術,盡快釋放氯化鋰和碳酸鋰的產能規模,真正有效盤活鹽湖優質資產,使受困企業、產業投資人、資產管理公司實現了三方共贏。
中國華融堅持多措并舉,發揮專業優勢,針對資產實際狀況與特點,靈活運用處置、重組等多種手段,幫助實體企業厘清債權債務關系,推進資產盤活,提升資產價值,有效發揮資產效能。
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冠乙醇”)是“十五”期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全國3個新建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之一。但近年來受國際油價影響,燃料乙醇售價出現斷崖式下跌,加之企業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大量債務未能如期清償。2018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華融河南分公司主動收購多家銀行的天冠乙醇不良債權后,成為企業最大債權人。
收購前后,中國華融河南分公司充分盡調,深入挖掘資產潛在價值,認為企業雖然存在多年來負債沉重、專業設備難以變現等實際困難,但自身仍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實力,特別是企業的柔性原料生產工藝具有較高的盈利能力,且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符合國家綠色產業發展政策,因而對企業重整后的發展空間充滿信心,決定用經營思維盤活不良資產。
理清處置思路后,中國華融河南分公司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對企業進行重組,與南陽市政府、破產管理人及重整方經過數十次溝通談判后達成一致,成功幫助企業通過破產重整化解債務危機,有效避免區域金融風險。
2021年5月,中國華融河南分公司通過中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掛牌并成功處置天冠乙醇7億元的不良債權。同時,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現金流需要,靈活運用處置手段,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幫助企業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讓利實體經濟。引入重組第三方后,天冠乙醇已恢復正常生產經營,并陸續開展技術改造。企業遺留多年的職工債權問題也已得到全面解決,維護了地方民生穩定,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