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 ||
|
財華社:三大利好,決定中國華融股價復牌后長線看好
來源:財華社 | 2022年1月5日
中國華融(2799.HK)自2021年4月因未能按時公布年報停牌至今已有九個月時間。在此期間,公司管理層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為化解華融公司風險,主要做了三個動作。概括來講,主要包括:
1、對前期風險資產集中計提減值,根據華融公司發布2020年年度報告,集中計提減值導致華融公司虧損1,000億左右;
2、聚焦主業,轉讓非主業資產,目前華融公司已完成或正在推進銀行、證券、期貨、消費金融等多家子公司的股權轉讓,預計未來,中國華融將僅保留不良資產主業;
3、以約25%左右的溢價率引入戰略投資者,充實資本金420億人民幣。
中國華融在2021年8月公布年報后,股票本應可以復牌,但截止今日仍未復牌。主觀推測,公司管理層及監管機構大概率是為了將上述三個動作全部完成之后,為投資者完整展現出完整的新華融的重組計劃,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決心后,充分體現投資價值。
作者認為,復牌之后,股價從長線看,走勢可能要比大多數投資者預計的更加樂觀,主要原因如下:
1、 Conglomerate Discount(多元化折價)的消除
本次重組前,中國華融下屬銀行、證券、期貨、消費金融等多家子公司,是一家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團。在傳統投資理論中,多元化經營往往導致控股公司整體上的折價。其產生原因往往源自于業務複雜性的提升受制于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導致投資者無法真正看透公司的實質,從而導致投資者難以準確的評估公司的價值,最終導致投資者對公司股價給予一定的折價。再本次重組后,中國華融將成為一家純資產管理公司,業務複雜程度將大幅降低,信息披露質量預計也將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是有利于公司的股價的。
2、 資本金的充實
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在銀保監會的強監管下開展業務,這就使得任何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在開展業務前,永遠繞不開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考核。自有資本金是資產管理公司開展業務的根本,本次增資引入的420億資本,將是中國華融未來開展業務的彈藥。本次增資也將為中國華融未來開展業務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3、資產質量的提升
中國華融在2020年報中,集中對風險資產計提了減值。作者認為,這一千億左右的計提,是對賴小民時期的激進經營進行的最后清算,站在華融現任管理層和監管機構的角度,是有足夠強的意愿,將風險充分暴露,以便華融未來能更好的輕裝上陣,所以這個計提規模是充分的。本次計提后,華融公司的資產質量可能已經成為了四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中最優質的一家。作者也簡單計算了一下華融公司的減值準備與經營性資產的比例,并與信達、長城和東方進行了簡單對比,至少目前在賬面上,華融公司的資產質量已經優于其他三家。
回歸主業、充實資本、提升質量,三大利好決定中國華融復牌后股價長線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