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 ||
|
《中國銀行保險報》:中國華融創新打好扶貧“組合拳”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 2020年10月17日
《中國銀行保險報》從中國華融獲悉,中國華融19年來,累計投入資金7684.63萬元,精準實施210個扶貧項目,派駐定點扶貧干部11人次,全力以赴支持四川省貧困人口第一大縣宣漢縣順利摘帽,全縣GDP由2002年34.7億元大幅增長至2019年的369.9億元,211個貧困村20余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從四川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到“脫貧人口最多的縣”的歷史轉變。2020年,中國華融克更提前半年超額完成《中央單位定點扶貧責任書》任務。
回顧19年的扶貧之路,中國華融表示教育扶貧一直是扶貧工作的特點和重點。
扶貧先扶智,中國華融緊緊圍繞“學校、教師、學生”三要素,累計投入教育扶貧資金4466.14萬元。建設學校,實現從幼兒園到中學“全覆蓋”,捐建3所學校、27處教學用房、6棟學生宿舍、8座運動場、38口飲水井,1800個華融學生床及華融桌;培養老師,連續6年組織評選“中國華融最美山村教師”,通過獎勵及培訓,激勵260名優秀山村教師堅守鄉村一線講臺;資助學生,持續多年實施“中國華融獎助學金項目”、“一對一”愛心資助,共資助貧困學生4218人次實現求學夢想。在中國華融的大力支持下,宣漢縣教育已成為四川省縣級教育標桿,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率連續多年高居全省各縣第一。貧困山區教學條件明顯改善,貧困代際傳遞得到有效阻隔。
民生健康是解決因病返貧致貧的難點痛點的關鍵。2020年,針對疫情中凸顯的鄉村公共醫療短板,中國華融果斷優化計劃、突出重點,第一時間向宣漢16個鄉鎮衛生院捐贈130萬元醫療設備和救護車并投入使用。多年來,中國華融瞄準,創新搭建“設備+保險+手術+培訓”四位一體健康扶貧“安全網”,幫扶33萬人次享受補充醫療保險,500余名貧困白內障患者獲得免費手術救治,720余名鄉村醫生接受技能培訓,惠及全縣37個鄉鎮、40余萬群眾。
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中國華融累計投入民生幫扶資金1483萬元,修建11處飲水工程設施,解決山區群眾“飲水難”問題;新建、硬化村級道路超過14公里;建設7處新村聚居點和住房附屬設施,為宣漢人民樹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中國華融加強與宣漢縣、東西部協作聯動,集中資金支持了桃花米、李子酒、車厘子等十余個利用當地資源、具有輻射帶動效應的農產業項目。并通過金融這只“點睛之筆”,運用市場化手段變“輸血”為“造血”,積極發揮子公司牌照優勢,打出“租賃+基金+信托+保險+培訓”的金融扶貧“組合拳”。
通過融資租賃產品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支持;設立扶貧基金,引入子公司專業手段支持農產業發展;創新研發推動防貧保險,對宣漢1.1萬未脫貧戶、監測戶及邊緣戶提供返貧救助;采用慈善信托手段增加扶貧項目管理效能;支持宣漢立足特色資源,研究鄉村發展模式,提供行業研究咨詢;提供金融知識培訓,扶貧專項債、企業融資等咨詢服務,送金融知識下鄉,支持宣漢縣探索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
扶貧扶智 教育先行 “學校、教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一直是扶貧工作的特點和重點,中國華融緊緊圍繞“學校、教師、學生”三要素,累計投入教育扶貧資金4466.14萬元。建設學校,實現從幼兒園到中學“全覆蓋”,捐建3所學校、27處教學用房、6棟學生宿舍、8座運動場、38口飲水井,1800個華融學生床及華融桌;培養老師,連續6年組織評選“中國華融最美山村教師”,通過獎勵及培訓,激勵260名優秀山村教師堅守鄉村一線講臺;資助學生,持續多年實施“中國華融獎助學金項目”、“一對一”愛心資助,共資助貧困學生4218人次實現求學夢想。在中國華融的大力支持下,宣漢縣教育已成為四川省縣級教育標桿,清華北大等名校錄取率連續多年高居全省各縣第一。貧困山區教學條件明顯改善,貧困代際傳遞得到有效阻隔。
應對疫情 突出重點 織牢織密民生健康扶貧“安全網”
2020年,針對疫情中凸顯的鄉村公共醫療短板,中國華融果斷優化計劃、突出重點,第一時間向宣漢16個鄉鎮衛生院捐贈130萬元醫療設備和救護車并投入使用。多年來,中國華融瞄準因病返貧致貧的難點痛點,創新搭建“設備+保險+手術+培訓”四位一體健康扶貧“安全網”,幫扶33萬人次享受補充醫療保險,500余名貧困白內障患者獲得免費手術救治,720余名鄉村醫生接受技能培訓,惠及全縣37個鄉鎮、40余萬群眾。
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中國華融累計投入民生幫扶資金1483萬元,修建11處飲水工程設施,解決山區群眾“飲水難”問題;新建、硬化村級道路超過14公里;建設7處新村聚居點和住房附屬設施,為宣漢人民樹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發揮優勢 創新模式 打好金融扶貧“組合拳”
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中國華融加強與宣漢縣、東西部協作聯動,集中資金支持了桃花米、李子酒、車厘子等十余個利用當地資源、具有輻射帶動效應的農產業項目。并通過金融這只“點睛之筆”,運用市場化手段變“輸血”為“造血”,積極發揮子公司牌照優勢,打出“租賃+基金+信托+保險+培訓”的金融扶貧“組合拳”。
通過融資租賃產品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支持;設立扶貧基金,引入子公司專業手段支持農產業發展;創新研發推動防貧保險,對宣漢1.1萬未脫貧戶、監測戶及邊緣戶提供返貧救助;采用慈善信托手段增加扶貧項目管理效能;支持宣漢立足特色資源,研究鄉村發展模式,提供行業研究咨詢;提供金融知識培訓,扶貧專項債、企業融資等咨詢服務,送金融知識下鄉,支持宣漢縣探索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
強化領導 上下協同 舉全系統之力落實攻堅責任
抓組織強統籌。中國華融黨委不斷加強黨對扶貧工作的領導,多次召開黨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扶貧工作,成立以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2018年新黨委成立以來,黨委成員赴宣漢縣調研10人次。決戰決勝之年,面對疫情災情給脫貧攻堅帶來的“加試題”,中國華融黨委密切監測、深入研判,堅持“措施提升一級、工作搶先一步”,克服疫情困難第一時間赴現場調研,強化統籌推動,加大幫扶力度,全力以赴支持宣漢縣防止因疫因災返貧致貧。
抓黨建強堡壘。中國華融全系統9家單位與12個貧困村結對共建,黨委書記深入貧困村開展基層黨組織聯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黨建與扶貧工作互促共贏。
抓機制促推動。強化制度建設,構建“管錢、管人、管事”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創新與宣漢縣簽訂定點扶貧管理協議,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項目資金管理。
抓考核保落實。將扶貧納入年度考核,落實“一把手”工程。今年疫情災情期間,積極通過線下線上自己買、幫助賣等多種形式,解決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把消費扶貧作為定點扶貧的創新點和增長點,累計購買幫銷扶貧產品超過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