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 ||
|
《金融時報》:中國華融推進健康扶貧金融扶貧
來源:《金融時報》| 2020年8月10日
如何把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地區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內,鞏固既有的扶貧成果并防止返貧,成為今年扶貧工作的一大著力點。
今年以來,中國華融瞄準偏遠山區的醫療短板,加大力度、加深維度、加快進度,推動鄉村公共衛生建設,創新搭建“設備+手術+保險+培訓”四位一體的健康扶貧“安全網”。近年來,中國華融已累計向定點幫扶的四川省宣漢縣投入健康扶貧資金527萬元,惠及54個鄉鎮、40余萬人,最大限度防止因病返貧致貧。
推進醫療項目落地 撬動資金實現普惠幫扶
中國華融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針對疫情暴露出的貧困地區公共衛生領域薄弱環節,及時調整、優化年度扶貧計劃,加大健康扶貧投入,并加快項目推進落實。在了解到南坪、漆樹等16個偏遠鄉鎮存在衛生院救護車年久失修、醫療設備急缺等問題后,中國華融新增了鄉鎮衛生院救護車及醫療設備配置項目,并提前實現幫扶資金撥付到位,努力克服疫情期間貨源緊張、采購周期長等困難,加緊督促協調,按周跟進招標、審批等流程,確保各環節無縫銜接。今年5月底,中國華融捐贈了50萬元醫療設備,彌補山區醫療薄弱環節。
運用金融手段撬動外部資金,實現普惠性幫扶。為幫助解決貧困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中國華融連續3年累計投入300萬元實施“頂梁柱”公益保險項目,并以1:3的比例撬動社會資金投入657萬元助力脫貧攻堅,為宣漢縣11萬貧困家庭主要勞動力提供補充醫療保障。該項目不分病種和醫院,對住院費用中的“自付費用”進行理賠,并不斷優化產品,填補了政府醫保與純商業保險間的空白。同時,中國華融扶貧干部聯動宣漢縣各鄉鎮加大項目推廣,實現普惠幫扶,已累計幫扶貧困百姓3400余人次,報銷醫療費用700萬元,減輕了貧困家庭就醫負擔。
“零支付”手術救助 開展鄉村醫生培訓
瞄準難點痛點,實施“零支付”手術救助。針對山區百姓常見病、慢性病救治難問題,中國華融捐資60萬元開展貧困戶手術救助,即經醫保報銷后,為每例手術提供500元至2000元救助金,幫助貧困患者“零支付”獲得手術救治。中國華融在連續兩年開展白內障救助的基礎上,今年新增了眼底病手術病種。為保障手術救助質量,與宣漢縣醫保局、縣醫院詳細制定救助方案,并通過慈善信托方式優化管理,確保為每位患者提供不低于1400元的人工晶體,已累計幫助538名貧困患者重見光明。
深化扶貧扶智相結合,開展鄉村醫生培訓。為幫助提高鄉村醫生服務基層的能力,中國華融投入37萬元,連續兩年為宣漢縣鄉村醫生提供專項技能培訓。培訓在提供適用于農村地區的婦保兒保、預防接種等內容基礎上,結合疫情增加了傳染病防疫和應急救助內容,并在課堂之外開展實地教學,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范圍由最初的300人擴大到720人,已實現全縣211個貧困村全覆蓋,不斷增強鄉村醫生服務基層百姓的能力。
發揮專業優勢 助力金融扶貧
中國華融根據年度扶貧工作安排,組織旗下華融證券赴宣漢縣開展金融扶貧,舉辦金融知識培訓。中國華融已多年持續為宣漢縣開展了多場金融知識培訓,在繼續開展企業融資培訓的基礎上,增加了山區基層百姓所需的普惠性金融知識培訓內容,進一步增強了扶貧效果。同時,華融證券子公司華融瑞澤發揮基金專業化管理優勢,實地開展項目調研,加強基金項目遴選、盡調及資金投后管理,加大對宣漢特色農業產業的支持。
中國華融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立足自身金融專業優勢,打出“租賃+基金+信托+培訓”的金融扶貧“組合拳”,對標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支持宣漢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推動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發展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