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 ||
|
《金融時報》:資產管理公司:抓住市場機會 聚焦主責主業
來源:《金融時報》| 2020年6月29日
“目前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還在研究和準備中,后續待開展一段時間,經驗成熟后,會逐步放寬試點范圍?!便y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近期表示。
擬放開單戶對公不良貸款和批量個人不良貸款轉讓試點的消息,在不良資產市場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試點涵蓋的機構包括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和符合條件的地方AMC以及五家銀行系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此次征求意見稿是否成為最終方案,這一消息透露出,不良資產市場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今后,不良資產的供給將會繼續增長,不良資產處置的力度將繼續加大,通過緩釋風險從而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面對良好的資產收持機遇,以不良資產經營為主業的四大AMC將緊緊抓住市場機會,繼續聚焦主責主業,發揮不良資產處置的主渠道作用,從而發揮金融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的獨特作用。
收購端積極出手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任務艱巨。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有所反彈,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6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986億元。
AMC遵循回歸主業的監管要求,加大不良資產經營的力度,積極收購不良資產。
比如,中國華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聚焦不良資產主責主業,多措并舉優化配置金融資源,充分發揮收購處置主渠道作用,2020年以來收購規模超300億元,市場占比位居行業前列,有效促進了不良資產出清,緩解了銀行不良資產消化壓力。
近年來,中國華融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持續強化救助性金融功能,優化業務結構和資源配置,加大主業投入力度,2019年不良資產經營收入總量和占比進一步提高。
根據中國信達發布的年報,截至2019年末,中國信達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凈額1981.5億元。去年,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資產也加大了不良資產收持力度。
對接銀行處置需求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加大了不良資產處置的力度。四大AMC主動對接商業銀行的需求,積極收購商業銀行推出的不良資產包。
2020年,面對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出包需求,中國華融明確了“逢包必調、適包必競”的要求,大力推動各經營單元參與競購,有效增加資產包收購規模。同時與各大商業銀行持續加強溝通,充分了解各銀行推包計劃,積極組織各地分公司參與當地不良資產包的盡調和報價,支持商業銀行化解存量風險。
中國華融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針對項目特點,豐富收購形式。中國華融通過統籌組織、跨區收購的方式,幫助不良率較高、推包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消化不良貸款。對于有暫時經營困難但基礎較好的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通過定向收購的方式,為企業定制專業化的債務重組服務,助力企業恢復發展。
處置端加大力度
在處置段,AMC通過各種形式想方設法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的力度。
疫情發生以來,AMC線下工作受到影響,AMC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借助線上渠道處置不良資產。今年以來,四大AMC紛紛攜手子公司,借助阿里、京東以及金融交易所等諸多線上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資產推介活動。
比如,中國華融已在線上推介了百余戶資產,債權原值近200億元。中國信達、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資產紛紛推出線上資產推介會,百億元級資產推介規模已成為常態。
AMC引入多樣化投資人,共同挖掘資產價值。比如,中國華融發揮品牌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與產業投資者、本地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機構等多類型投資人密切合作,實現多方共贏。面對不良資產市場上日益增加的外資機構投資者,遴選近500戶、上百億元資產開展打包處置工作,與包括橡樹資本、龍星基金等在內的外資機構積極對接、洽談合作。
經過多年的發展,傳統的不良資產處置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的需求,AMC大力創新處置方式,通過投行手段提升資產價值。
中國華融在收購的不良資產中,篩選部分有重組價值的企業,通過債轉股、債務重組等方式盤活存量資源,為企業緩解流動性壓力,并提供資金、技術等支持,幫助企業重塑價值。同時,作為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機構,中國華融進一步創新處置方式,積極推進不良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工作。
有專家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去杠桿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不良資產出清壓力持續增大。
在此背景下,加之監管部門推動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可以預期,四大AMC下半年將會繼續在不良資產主業領域深耕細作。